网站支持 IPv6
呼图壁县2023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23-04-25 19:09:13 来源:呼图壁县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0 文章字号:
分享至
 

2023年以来,呼图壁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紧贴民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县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

一、总体情况

第一季度我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包含兵团)33.26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全州排名第二(吉木萨尔县第一)。其中:第一产业3.81亿元,同比增长3.4%,拉动经济增长0.36个百分点,增速全州排名第一;第二产业7.8亿元,同比增长28.7%,拉动经济6.93个百分点,增速全州排名第一;第三产业21.65亿元,同比增长3.1%,拉动经济2.01个百分点,增速全州排名第五;三次产业结构为:11.4:23.5:65.1。

(一)第二产业

1.工业:第一季度我县6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5.08亿元,同比增长13.6%,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5亿元,同比增长25.5%。增加值总量全州排名第五,增速排名第一。

(1)三大门类增加值实现齐增并进,制造业贡献突出。采矿业累计增加值1.47亿元,同比增长24.6%,对规上工业贡献率31%;制造业累计2.84亿元,同比增长24%,对规上工业贡献率6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累计0.7亿元,同比增长12.8%,对规上工业贡献率5%。

(2)近六成行业累计增长。18个大类行业中有10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47亿元,累计增长25.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5亿元,累计增速5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工业增加值0.53亿元,累计增速1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0.42亿元,累计增长16.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0.32亿元,累计同比增长385倍;纺织业实现工业增加值0.1亿元,累计增速8.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0.008亿元,累计增长210.8%。

(3)规模企业营业收入保持增长。第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7.82亿元,同比增长25.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0.3亿元,同比下降52.3%。

2.建筑业:2023年一季度我县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0家,有工作量的企业2家,建筑业总产值373.2万元,去年同期为0。一季度签订合同额为3.799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为3.41亿元,同比增长1%;今年新签合同额为0.39亿元,同比增长100.96%。

州统计局反馈我县建筑业一季度增加值为2.79亿元,同比增长40.1%,建筑业增加值占二产35.8%,拉动二产10.04个百分点,其中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中建筑安装投资增速增长84.3%。

(二)第三产业

1.商贸:第一季度全县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3亿元,同比增长5.3%。第一季度我县28家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74亿元,同比增长0.1%。其中:餐饮收入0.06亿元,同比增长0.6%;商品零售额0.68亿元,和去年同期持平。  

第一季度全县13家限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15.1亿元,同比增长88.4%。从企业情况看,全县13家批发企业中,仅4家企业1-3月累计销售额出现正增长。州统计局反馈三季度我县批发业增加值35104万元,同比增长8.8%,拉动三产增速0.5个百分点。

限上零售市场稳中有降。第一季度全县8家限上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额4680.5万元,同比增长47%。其中6家机动车燃油燃气零售额达1150.9万元,同比下降30.7%,两家综合零售业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982.2万元,同比增长13%。州统计局反馈三季度我县零售业增加值35104万元,同比下降8.3%,下拉三产增速0.5个百分点。

限上餐饮业增长加快,住宿业小幅下滑。第一季度我县3家限上住宿业营业额416.2万元,比同期下降8.8%;2023年餐饮业新入库4家单位,实现营业额422.6万元,同比增长21.6%。州统计局反馈三季度我县住宿业和餐饮业增加值4579万元,同比下降11.2%,下拉三产增速0.1个百分点。

2.规模以上服务业:第一季度全县14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05亿元,同比下降40.42%。7家交通运输企业第一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34亿元,同比下降39.26%。7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第一季度累计完成营业收入0.71亿元,同比下降42.49%。州统计局反馈一季度我县营利性服务增加值35695万元,同比下降0.8%。

3.非营利性单位9家:第一季度劳动工资总额873万元,同比增长6.48%。

4.房地产业:第一季度我县20家房地产项目没有投资额。商品房销售面积2230平方米,同比下降41.81%。商品房销售额706万元。2023年1-3月商品房销售均价3165.9元/平米。州统计局反馈一季度房地产业增加值为17148万元,同比增长3.9%,拉动三产增速0.32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1-3月我县固定资产投资为8119万元,增速为46.3%,增速排名第二,仅低于准东。3月投资4351万元,环比增长15.5%。

1.分产业来看:三产拉动投资增速较大。1-3月我县固定资产投资一产为300万元,占全县投资额的3.7%,同比下降88.7%。二产投资2116万元,占全县投资额的26.1%,同比下降23.4%。三产投资为5703万元,占全县投资额的70.2%,同比增长4156%,三产项目的增长主要集中供水、供热项目和红山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和地下水远程计量设施更新改造项目。

2.按照行业来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为纯增长行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276万元,增长1276万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3月投资5671万元,增长5671万元。农林牧渔业1-3月投资638万元,同比下降88.7%。采矿业1-3月投资3713万元,同比下降75.3%。制造业1-3月投资202万元,同比增长14.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3月投资32万元,同比下降73.1%。

3.从投资额构成看:我县建筑安装工程和设备购置投资增速大。1-3月投资中建筑安装投资7431万元,占全部投资额的91.5%,同比增长84.3%。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674万元,占比8.3%,同比增长260.4%。其他费用14万元,占比0.2%,同比下降98.9%。

4.项目投资主体情况:1-3月我县投资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迅速。1-3月我县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7204万元,占比88.7%,同比增长62%;民间投资915万元,占比11.3%,同比增长38.2%。

5.从施工企业来看:1-3月我县投资全部为非本县施工企业施工,完成建安投资7431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建议

(一)工业方面:经济增长过分依赖煤炭开采和石油化工行业、企业,第一季度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74亿元,占比为54.4%,导致经济活力弱、抵抗风险能力弱,容易造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被动局面,小企业对全县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小,以致支撑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不足。

建议:一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关部门应从产业设计、项目招商等方面入手,坚持正确产业导向,优化我县工业产业布局。二是鼓励现有企业进一步加大工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力度,特别是对一些增加值率高的企业,扶持企业不断强链、补链、延链,提高产品种类、档次和水平,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项目,从源头上提升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对规上企业在项目审批、资质认证、引进人才、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尝试实施精准化、差异化环保治理措施,采取错峰生产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了解企业机组检修计划,统筹协调检修月份,优先保障规上企业的合理诉求,最大程度实现环境污染治理与经济发展统筹双赢。

(二)商业方面:消费品市场结构不合理,缺乏多元化支撑。石油及制品类商品是我县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支柱,这类商品占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2.6%,其他商品占比极少,造成消费品市场结构不合理,易受到政策调整或市场波动的影响。并且缺乏新的具有较强带动力的消费热点,未形成促进消费增长的多点支撑。

建议:培养消费热点。积极发展假日经济、旅游经济等,特别要抓住各种节庆活动时机,拓展市场促销。当前在石油不能够较快提升的情况下,应针对汽车、建材、家具、家电、通讯器材等重点商品开展较大力度的促销活动,这是扭转增速下滑势头的重要举措。

(三)建筑业:一是资质整体偏低,缺乏高资质企业。整体建筑行业缺少品牌知名度高、综合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又缺乏发展充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小、精、专企业,竞争力相对减弱,承揽工程能力不高。二是受资质、资金等因素影响,我县一些大的工程项目、房地产投资项目多由外地法人的建筑企业承接,产值无法计算在我县,造成投资建安工程量与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不匹配,影响了二产增速。

建议:一是对在我县进行施工的大型外地建筑企业鼓励引导在我县进行注册。二是加大我县建筑企业承揽本县项目的力度。依法依规帮助企业承揽项目,提高企业项目工程承揽率。三是加强沟通交流,及时发布县内外投资环境信息,工程项目信息,以及其他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信息,引导企业寻求商机。

(四)固定资产投资:一是全面梳理在库项目,做到应统尽统,不重不漏。紧盯投资大的项目,特别是大项目,确保后期投资能够形成合力,拉动我县投资。二是加强对现有企业投资建设项目申报入库管理。工业园区、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部门行业管理范围的现有企业扩建、技改等项目的排查,督促入库入统,并及时通知县统计局指导企业入库入统,确保应统尽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