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2020年,全县经济持续回升,需求稳定恢复,发展质效提升,活力不断增强,民生保障有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9.38亿元,同比增长3.3%。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50.67亿元,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29.02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21.19亿元,同比增长9.9%,,建筑业完成增加值8.18亿元,同比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59.69亿元,同比下降0.8%。
经济结构呈相对协调发展。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随着社会的需求和经济转型协调发展,从GDP结构看,三次产业比重为36.4:20.8:42.8,第三产业比重再次突破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并且随着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将不断提高。
地方财政收入略有下降,民生投入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本级收入12.76亿元,比上年下降11.99%,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03亿元,增长0.15%。上级补助收入14.02亿元。地方财政本级支出为33.85亿元,比上年增加3.6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42亿元,增长8.33%,其中,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节能环保和城乡社区事务等民生支出分别增长3.26%、25.68%、-35.96%、12.64%、48.11%、-36.23%和24.56%。
金融机构存贷比小幅下降。截至2020年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0.45亿元,比同期增加15.35亿元,增长12.27%;贷款余额106.03亿元,比同期增加1.9亿元,上升1.82%。其中,短期贷款43.92亿元,同比下降1.73%;中长期贷款49.71亿元,上升9.32%;票据融资12.40亿元,下降11.21%。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比例为75.49%,比上年减少7.71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2020年新开工投资项目达74项,比上年增加46项。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20.4%。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61.6%,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2.3%,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0.1%。
二、农林牧渔业和农业基础设施
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14亿元,比上年增长5.16%。
1.农业生产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种植结构有所调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26.8万亩,比上年减少11.66万亩,下降8.46%。粮食面积29.13万亩,比上年增加20.9万亩,增长7.73%,其中小麦面积增长13.62%,玉米面积增长3.27%;经济作物面积为97.05万亩,增长1%。其中棉花面积下降4.1%,甜菜面积下降0.66%,蔬菜面积增长0.1%,瓜果面积增长0.14%;饲草面积9.6万亩,下降27%。大宗农产品产量中,粮食产量15.42万吨,比上年增长3.5%,其中小麦产量增长10.53%,玉米产量增长0.74%;经济作物中,棉花产量达到11.46万吨,增长5.62%,甜菜产量下降58%,蔬菜产量增长19.76%,瓜果产量下降48%;饲草产量35.59万吨,下降27%,其中青贮玉米产量下降29%,苜蓿产量下降5.37%。
表1:2020年呼图壁县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
项 目 |
2020年播种面积 (万亩) |
增减(%) |
2020年产量 (万吨) |
增减(%) |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
126.18 |
-8.46 |
|
|
粮食作物合计 |
29.13 |
7.73 |
15.96 |
3.50 |
小麦 |
13.18 |
13.62 |
5.04 |
10.53 |
玉米 |
15.78 |
3.27 |
10.88 |
0.74 |
棉 花 |
80.1 |
-4.89 |
11.46 |
5.62 |
油 料 |
0.06 |
-84.62 |
0.01 |
-88.89 |
甜 菜 |
0.47 |
-58.41 |
2.39 |
-58.93 |
蔬 菜(含菜用瓜) |
4.19 |
2.44 |
33.09 |
19.76 |
其中:制酱番茄 |
3.36 |
3.07 |
29.12 |
18.42 |
瓜果类 |
1.42 |
10.94 |
3.1 |
-48.33 |
苜蓿 |
2.86 |
-70.02 |
2.82 |
-5.37 |
青贮玉米 |
6.74 |
98.24 |
32.77 |
-28.75 |
2.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城乡绿化和生态林建设一体化推进,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全年人工造林面积2500亩。年末封沙育林20.8万亩;育苗面积11.8万亩。全年苗木产量达到34538万株。幼林抚育作业面积为1000亩。
3.畜牧业生产稳步健康发展。全年完成畜牧业产值9.83亿元,比上年增长0.02%,其中,牲畜饲养产值8.57亿元,奶类产值2.64亿元,家禽饲养产值0.63亿元,毛绒产品产值0.19亿元。
4.渔业产业平稳发展。到2020年末,渔业产值0.7亿元,增长27%,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500吨,增长3.21%,水产养殖面积936公顷,与上年持平。
5.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截止2020年年底,农业机械总动力45.17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11%,农机配套农具达到3.03万台,与上年持平,种植业综合机械化水平98.34%,比上年提高2.74个百分点,其中机耕机械化水平达100%、机播水平95.92%、机收水平98.54%,其中棉花、番茄等综合机械化收获水平提高到100%,示范村农田地膜回收率达到75.3%,回收率较上年提高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淘汰钢铁、煤炭落后产能176万吨,盘活企业12家,恒有能源、新安特钢等28家企业完成技改升级,新增规上企业3家、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15家、区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8家。奥美医疗、宇华纺织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棉纺产能突破100万锭。引进宝武集团、海华科技收购现有企业延伸精细化工产业链。赣能电气、力高德宇、千里通等新兴产业项目投产达效。工业园区蒸汽管网、天然气门站、售电中心、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成投用,产业集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9.5亿元,同比下降0.77%,实现工业增加值21.19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7.69亿元,增长1.9%,规模以下工业3.5亿元,增长18.64%。规上企业完成营业收入82.56亿元,比上年下降1.3%,实现税金总额1.88亿元,下降28.7%,其中利润总额为-0.43亿元,增长57.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焦炭、服装、水泥、钢材、罐头、乳制品、小麦粉等工业产品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棉纱、精制食用植物油、鲜、冷藏肉、石墨及碳素制品、商品混凝土、砖等产量呈下降态势。
表2: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完成情况
工业产品名称 |
产 量 |
增减(%) |
|||
原煤(万吨) |
361.94 |
-4.95 |
|||
焦炭(万吨) |
43.95 |
103.94 |
|||
发电量(亿千瓦时) |
28.82 |
2.49 |
|||
石墨及碳素制品(万吨) |
3.41 |
-24.88 |
|||
商品混凝土(万立方米) |
6.79 |
-38.9 |
|||
涂料(万吨) |
0.36 |
-4.07 |
|||
水泥(万吨) |
24.58 |
43.21 |
|||
钢材(万吨) |
29.77 |
26 |
|||
化学纤维(吨) |
0.08 |
-73.11 |
|||
粗钢(万吨) |
36.89 |
39.55 |
|||
服装(万件) |
307 |
88.34 |
|||
乳制品(万吨) |
10.59 |
21.53 |
|||
小麦粉(万吨) |
10.23 |
12.79 |
|||
罐头(万吨) |
1.95 |
28.28 |
|||
食用植物油(万吨) |
0.19 |
-79.64 |
|||
饲料(万吨) |
3.7 |
21.01 |
|||
棉纱(万吨) |
4.48 |
-27.9 |
|||
石油沥青(万吨) |
12.47 |
1.05 |
|||
砖(万块) |
9240 |
-28.37 |
|||
鲜、冷藏肉(吨) |
3872 |
-35.1 |
|||
纸制品(吨) |
5634.27 |
-20.3 |
|||
非织造布(无纺布)(吨) |
2987 |
48.49 |
|||
化学试剂(吨) |
4684.45 |
-5.07 |
|||
活性炭(吨) |
6428 |
100 |
|||
化学药品原药(吨) |
877 |
44.96 |
建筑业生产呈下降态势 。全县资质等级3级以上的建筑施工企业7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5亿元,比上年下降14.7%,签订的合同额为4.96亿元,同比下降11.4%。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4.3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4.8%。今年1-4季度新开工面积1.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6.5%。完成营业收入2.73亿元,利润总额103万元、应交增值税624万元。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有所下降。全年实现地方交通运输及邮政业增加值4.35亿元,同比下降37.86%。境内公路里程达到1480.655公里,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62辆、客运班线车辆175辆、出租汽车490辆(不含兵团)。
邮电通讯业稳步发展,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202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030户,移动电话用户182700部,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6380户。
五、国内贸易和房地产开发业
消费市场表现低迷。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0亿元,比上年下降28.8%。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78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42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9.6%和24.0%。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2.08亿元,下降33.1%;商品零售13.12亿元,下降28.0%。
房地产开发投资呈下降态势,销售大幅下降。房地产开发企业全年新开工面积11.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6.74,2020年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3.23亿元,比上年下降13.41,商品房销售面积0.77万平方米,下降77.48%。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招商引资工作持续强化,对外贸易大幅下降。2020年,招商引资项目89个,到位资金56.3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392.3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90.3万美元,进口总额302万美元。
统筹推动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大力实施文化润疆、旅游兴疆战略,逐步推进全域旅游规划,落实“旅游+”发展新模式,通过重点点位打造,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丰富产品供给,适时开展文旅活动,突进呼图壁县文化旅游事业繁荣发展。重点打造康家石门子、百泉湖休闲度假区、石梯子天山花海等旅游景区,发展种植花卉5500多亩,硬化观光道路6公里,新建通讯基站8座、停车场5座、厕所2座,完成26座厕所改扩建和2家加油站建设工作,打造民宿实体29家,新增床位261张;引导乡镇、旅游企业举办各类文化旅游节庆活动,采取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的发展新思路促进休闲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举办了呼图壁县首届百泉湖冰雪旅游嘉年华活动、石梯子天山花海系列文旅活动、第十九次百日广场文化旅游活动、首届呼图壁县农民丰收节活动等。实现接待旅游人次346.6万人次,同比下降13%,实现旅游消费179810万元,同比下降80%。
七、科学技术、教育和医疗卫生
科技强县工作持续深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强县战略,创建自治区级创新型县,分析研究国家、区、州科技创新支持方向和技术研发重点领域,结合县域重点企业实际,有重点的申报实施一批重点科技专项,全年共申报国家、区、州各类科技专项64项,立项项目33项,落实项目资金351万元,其中:国家级科技专项1项、自治区级科技专项19项、州级科技专项13项。举办各类培训班399期,聘请各级专家187人次,培训农牧民群众3.4万余人(次)。其中:理论政策培训150场次,培训人员1.5万余人次;群众性科普宣传活动158场次,印发宣传资料453册,惠及群众1.3万余人次;实用技能培训81班次,培训人员5400余人次。
教育强县工作持续推进,基础教育办学条件逐步提升 。全县共有各类学校48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5所、小学12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幼儿园29所。2020年末,各类学校占地面积133.72万平方米,其中校舍建筑面积30.6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为37980万元,各类图书47.52万册。教学年各类学校在校学生24057人,其中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687人、普通中学在校7626人、普通小学在校10310人、幼儿园在园5434人。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171人,毕业195人,普通中学招生2620人,毕业2520人,普通小学招生1646人,毕业1712人,幼儿园入园1672人,离园1823人。各类学校教职工总数为2378人,其中中等专业学校教职工52人、普通中学773人、普通小学908人、幼儿园教职工645人。
九年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九年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升学率100%,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100.32%,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97.85%;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100 %;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100%;幼儿学前享受一年、三年教育率分别达到100%。
医改工作持续深化,“医联体+”合作模式进一步深化。全县卫生机构房屋面积达到130790平方米,总资产4.67亿元,固定资产1.76亿元,其中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1.04亿元。房屋面积比同期新增7422平方米,总资产比同期增加0.91亿元、固定资产比同期减少0.23亿元、万元以上设备比同期增加0.03亿元。2020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为117个,其中:医院5个,拥有床位数774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4个,拥有床位数139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个,拥有床位数10张;卫生技术人员94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49人。全年各医疗卫生机构诊疗36.09万人次,全民健康体检覆盖率100%。
八、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事业
文化服务多样化发展。围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举办了以“子鼠迎新春,筑梦新时代”为主题的春节文艺晚会、“品位端午,传承文明”端午节、“呼图壁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呼图壁县2020年庆祝农牧民丰收节”等专场文艺汇演;在世界读书日开展“书香昌吉,全民阅读”文化惠民免费办理借阅卡活动10场次,共计赠卡500张在社会科学普及周联合开展以“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经典诵读会和“诵读经典,追梦中国”诗歌朗诵比赛。文化馆、图书馆以及博物馆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日常文化活动,开展流动巡展、流动展览、下基层流动演出共105场次,全年组织文艺团队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共计287场。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点围绕新疆曲子传承和发展,举办了第八届新疆曲子系列展演活动,以各类戏曲交流为平台,开展了“情系新疆曲子唱响有声名片――千里援疆寄真情”呼图壁县新疆曲子精品展演、“传承精品舞动青春――共筑援疆情”呼图壁县传统文化精品展演、“舞动新时代,幸福跳起来”、“呼图壁县广场舞展演”等专场演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持续增加,2020年新增面积1.2万平方米,目前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31平方米。积极组织居民参加新疆第四季“居家云健康运动汇”和昌吉州老年人体育协会2020线上运动会等健康活动,全年共计开展全民健康活动51场次。按照“田园呼图壁,周末根据地”乡村旅游形象定位及“一村一特色”要求,重点打造石梯子乡白杨河、幸福村葫芦园、二十里店民俗生态园等旅游示范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辟增收致富渠道。
媒体融合和广播电视事业持续稳步发展。截止2020年末,建成融媒体中心1个,广播电视台1个,全年制作播出广播电视新闻288期,播发新闻稿件1350条。生产原创融媒体产品2817条,全媒体推送17851条,1156个媒体平台发布转载。外宣上稿1681条,其中:中央电视台8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9条,人民日报 13条,新疆日报135条,新疆电视台81条,新疆广播电台12条,昌吉日报283条,昌吉广播电台855条,昌吉电视台285条。
九、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乡配套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镇供水、排水、供气、供暖、道路等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年末供气管道长度达99.12公里,年末供水管道长度145公里,年末排水管道长度125公里。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保长效机制日趋完善,16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整改销号。“乌昌石”大气联防联控任务全面落实,县、乡、村三级网格管控到位,40座监测微站建成运行,依法关停燃煤锅炉238台,综合整治“散乱污”企业93家,完成电采暖改造25.9万平方米,空气优良率达78.4%,连续5年位居“乌昌石”城市群前列。地表水水质达到Ⅱ类标准,主要监测河流和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设施村庄占比30.19%。河湖水域岸线划界确权顺利完成,清理整治河湖“四乱”41处、砂场18家,工业园区和丰泉污水处理厂实现一级A达标排放。水资源管理“五网一平台”建成运行,关停禁采区机电井260眼,退地22.9万亩、减水12878万立方米。恢复治理关闭矿坑25处,创建化肥减量、绿色防控等示范区pan>10个,地膜回收率达80.09%,成功获评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2020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起,其中道路交通事故8起,受伤10人,死亡1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7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57.9%,受伤人数上升66.7%,死亡人数持平,直接经济损失下降83%。
十、人口、劳动就业、计划生育、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事业
全县户籍户数小幅增加,户籍人数略有减少。2020年末户籍总户数75749户,比年初增加87户,全县共有35个民族(含汉族),户籍总人口20.57万人,比年初减少1257人,下降0.6%,其中汉族15.40万人,减少1184人,少数民族5.17万人,减少73人。地方户数(县属、下同)46022户,减少267户,地方人口13.21万人,减少1333人,下降0.99%,其中汉族8.17万人,减少1619人,少数民族5.03万人,增加286人。
就业创业服务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围绕产业发展,通过政策联动、创业带动、灵活就业等方式拓宽就业渠道,凝聚政策合力积极发挥现行就业政策作用,加大政策落实效率,提升企业吸纳就业的积极性。发放各类就业补助资金1040.94万元,支持各类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实现新增就业再就业4212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30人;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38万人次;实现自主创业623人,带动就业1020人;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124人,其中:城乡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1149人;本地基本素质教育培训98人;纺织服装企业岗前培训379人;新型学徒制培训191人;有组织转移劳动力培训422人;创业培训149人;以工代训736人。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呈双升态势。全年户口登记新出生1633人,比上年增长7.01%,出生率为7.94‰,比上年增加0.63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 99.9 %;死亡1086人,比上年增长9.59%,死亡率为5.28‰,比上年增加0.5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6‰。
城镇居民货币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18元/人,增加300元/人,同比增长1.0%。群众住房条件不断改善。进行10个老旧小区整合提升改造和23户棚户区改造,建成安居富民住房985套,贫困家庭实现免费住房21户。
民生兜底保障力度持续加强。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按照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为特困供养人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840人(包含孤儿),财政预算资金17.48万元,购买城乡居民重大疾病和意外伤害保险。全年城乡居民享受低保1604人,比上年增加131人,特困供养人员186人,孤儿22人。支出各类救助补助资金1236.26万元。全县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达29162人,比上年减少639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40903人,比上年增加12346人;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参保17915人,比上年增加909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47870人,比上年增加11345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95872人,比上年增加1839人。
注:1、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农业总产值、增加值均为现价,其增减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地区生产总值及金融、邮电部门数据包括兵团,其余数据不包括兵团。
(公报数据搜集、整理、撰写:马勇 ; 审核:翟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