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图壁县2023年经济运行情况
2023年以来,呼图壁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和听取自治区、兵团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十届历次全会和昌吉州党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新发展理念,紧贴民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县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州前列,是近年来经济发展质效最好的一年。
一、主要特点
2023年,我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79.92亿元,总量位居全州第六位,同比增长9%,增速高于全州(7.7%)1.3个百分点,位居第二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01亿元,同比增长3.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15.04%,拉动经济增长1.35个百分点,位居第一位。第二产业增加值52.45亿元,同比增长2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3.13%,拉动经济增长4.78个百分点,位居第一位(其中:工业增加值44.75亿元,同比增长27.3%,位居第一位;建筑业增加值7.9亿元,同比增长17.3%,位居第一位)。第三产业增加值66.46亿元,同比增长6.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31.83%,拉动经济增长2.8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33.91:29.15:36.94。
(一)“三次产业”稳中有增,高质量发展基础持续巩固
1.第一产业总体稳中调优
2023年,农林牧渔业预计总产值64.69亿元,同比增长10.08%,比去年同期提高5.48个百分点。其中:农业预计产值41.53亿元,同比增长11.4%;林业预计产值0.72亿元,同比增长0.78%;畜牧业预计产值18.17亿元,同比增长8.12%;渔业预计产值0.47亿元,同比下降11.9%;农林牧渔服务业预计产值3.8亿元,同比增长10.63%。
粮食生产实现稳步增长。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36.41万亩,较上年增加6.08万亩,同比增长20.04%,占全州粮食播种面积的10.5%;产量19.69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3.88万吨,同比增长24.54%;全年粮食综合单产达540公斤/亩,比上年增加19公斤,同比增长3.6%。其中小麦的面积产量增速较快,我县小麦产量为6.38万吨,同比增长16%,其中冬小麦产量为6.36万吨,平均单产为416.6公斤/亩;春小麦产量为233.31吨,平均单产为414.94公斤/亩。冬小麦产量同比增长75%,春小麦产量同比下降99%。经济作物中,棉花种植面积56.27万亩,较上年减少16.23万亩,同比下降22%,产量7.98万吨(皮棉),较上年减少2.02万吨(皮棉),同比下降20%;加工番茄、油料作物产量为36.51万吨、251.48吨,分别同比增长12.4%、1.47倍;糖料作物、瓜果类、青饲料、裸仁南瓜产量为3.45万吨、18.18万吨、27.63万吨、0.62万吨,分别同比下降46.7%、1.2%、18%、13.6%。
林业产值增长乏力。2023年育种育苗面积为5.46万亩,比上年增加2892亩,同比增长5.8%,木材采伐量2936.45立方米,较上年增长1489.54立方米,同比增长102.9%。木材采伐量增长速度较快,但占比较小,拉动林业总体产值增长作用不明显,产值增长相对乏力。
畜禽业发展逐渐回温。2023年牛出栏数为5.27万头,同比增长24%;羊出栏数为26万只,同比增长8%;生猪出栏数4.79万只,同比增长24%;活家禽出栏数378.48万只,同比增长16%;禽蛋产量94吨,同比增长21%;生牛奶产量18.32万吨,同比下降3%。畜牧业产值占全州畜牧业产值的23%。我县二十里店、五工台镇新建两个规模养鸡场,对活家禽的出栏数拉动作用明显。
渔业养殖面积减少,增速下降。2023年渔业总产量4111吨,较上年减少641吨,同比下降11.9%;水产总养殖面积8275亩,较上年减少了1435亩,同比下降14.8%。我县近年来水产养殖配水逐年下降,养殖成本不断升高,部分养殖户减少养殖面积,水产品产量大幅下降,且水产品养殖种类不够丰富,竞争力不强,产值增长乏力。
2.第二产业增长明显
2023年,我县第二产业增加值52.45亿元,总量位居全州第七位,同比增长25%,高于全州增速(9.7%)15.3个百分点,位居全州第一位。其中,6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0.5亿元,同比增长24.1%,高于全州增速(11.1%)13个百分点,位居全州第一位)。
规上工业拉动作用明显。2023年,县属6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7.8亿元,同比增长1.2%。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0.5亿元,同比增长24.1%,高于全州增速(11.1%)13个百分点,2023年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20%以上。其中,园区43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4.4亿元,占全县比重70%,实现工业增加值约11.7亿元,同比增长5.3%。2024年预期产值可达115亿元。
“四下”抽样工业企业共18家,9家关停,9家正常上报。抽样企业全年营业收入4321万元,同期营业收入7636万元,同比下降43%,正常上报9家企业营业收入4321万元,同期收入2709万元,同比增长60%;利润总额-3000万元,同比下降68%。
制造业支撑作用显著。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累计完成增加值4.6亿元,同比增长83.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拉动作用较上月增长0.1个百分点;制造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3.4亿元,同比增长11.4%,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8个百分点,拉动作用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4亿元,同比增长19.1%,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9百分点,拉动作用较上月增长0.6个百分点。三大门类占比结构为2:7:1。
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超七成。全县30种工业产品,22种同比增长,增长面达73%。
七成行业增加值正增长。19个大类行业中13个大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68%。其中,增长较快的行业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占比22.58%,本月增速137.8%,累计增速83.7%;食品制造业占比11.2%,本月增速20.3%,累计增速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本月增速-91%,累计增速125.2%;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占比3.85%,当月增速128.5%,累计增速69.4%。
利润总额呈下降趋势。202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8亿元,同比下降286%。下拉利润总额增速的主要行业:一是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因今年部分企业产品开始缴纳消费税,税金及附加增长,下拉利润;新疆黑石碳科有限公司今年计划技改因此停产,利润下降。二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新疆新安特钢有限公司因市场低迷、原料价格上涨,亏损较大,影响行业利润下降。
建筑业实现高速增长。2023年,我县7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74亿元,总量全州排名第五,同比增长194.5%,高于全州增速(1.8%)192.7个百分点,位居全州第一。今年新签合同额4.2亿元,同比增长155.7%,营业收入3.42亿元,同比增长87.9%,营业成本3.06亿元,同比增长80%,利润总额404.7万元,相比去年同期实现由负转正。
3.第三产业逐步回暖
2023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66.46亿元,全州排名第五,同比增长6.7%,增速低于全州(7.5%)0.8个百分点,增速全州排名第五。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幅度较大,商品房销售有所回暖。2023年,我县房地产项目投资6292万元,全州排名第六,同比下降47.5%,全州排名第六。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0901平方米,同比增长6.9%,增速比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实现商品房销售额3555万元,商品房销售均价3261元/平米。
规上服务业营收低位小幅回升。2023年,全县14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7131.7万元,同比下降24.10%,较上月回落2.32个百分点。全州排名第六名,低于全州增速36个百分点。实现净服务收入21360.5万元,同比下降64.6%,较上月回落5.8个百分点。分行业情况来看,道路运输业营业收入36530.5万元,同比下降33.7%;商务服务业营业收30601.2万元,入同比下降8.6%。从全年增速情况来看,规上服务业营收处于低位回升态势。
非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小幅增长。2023年,10家非营利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21400万元,同比增长0.86%。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工资总额为5362万元,同比增长 9.6%;教育业工资总额为 1080万元,同比增长0.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工资总额为1238万元,同比增长1.67%;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业工资总额为13719万元,同比下降14.72 %(公安局同比减少辅警547人)。在GDP核算中,该指标在服务业中占比39.67%。
(二)投资、消费齐发力,高质量发展动力平稳有力
1.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新能源投资成为主引擎。2023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含农户)416436万元,全州10县市园区排名第八,同比增长37.5%,增速高于全州(24%)13.5个百分点,位居全州10县市园区第二。
三次产业投资“两升一降”。第一产投资30108万元,同比增长94.3%,占全县总投资额的7.3%,拉动全县投资增长4.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261606万元,增长156.1%,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2.7个百分点,占总投资的62.8%,对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为140.4%。第三产业投资124722万元,同比下降32.7%,占全县总投资29.9%,下拉全县投资20个百分点。
新能源产业贡献突出。全县2个新能源投资项目完成投资额139245万元,同比增长17.62倍,占全部投资33.3%,贡献率为114.8%,拉动总投资增长43.5个百分点。
社会类投资持续增长,投资活力进一步得到释放。2023年,社会类投资项目完成投资282736万元,同比增长74.4%,占全部投资67.9%,拉动总投资增长39.8个百分点。
从全州来看,阜康市(85.2%)增速全州排名第一,高于我县47.7个百分点,投资绝对量比我县高49亿元,工业投资占总投资90.4%,其中风光电新能源项目投资占投资总额82.9%,拉动投资86.3个百分点。
2.消费市场逐渐回暖。2023年,全县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亿元,全州排名第五,同比增长17.7%。增幅较三季度提高6.4个百分点,低于全州增速(19%)1.3个百分点,位居全州第六。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亿元,同比增长8.6%。较2019年同期提高16.7个百分点。
商品零售平稳回升。限额以上15类商品中,9类商品零售额平稳增长,占比达到60%,实现商品零售额2.75亿元,同比增长10.1%,12月当月环比增长4.3%。基本生活类商品消费稳定增长。吃穿用等基本生活类商品需求总体保持稳定增长,对消费品市场稳定运行发挥积极作用。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2564.7万元,同比增长33.4%。其中粮油食品和日用品等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8.6%和15.4%。商超经营恢复增长。全县2家商超百货零售额同比增长32.5%。
餐饮收入小幅下滑。2023年,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983.6万元,同比下降9.5%。
石油行业持续下滑。2023年,全县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761万元,同比下降90.1%。(不包含昌吉州反馈的中石油公司单位数据)
(三)财政经融支撑作用显著
1.财政收支平稳增长
2023年,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4亿元,十个县市园区中排名第五,同比增长7.06%,增速高于全州(2.34%)4.72个百分点,位居第六位。其中:税收收入7.20亿元,同比增长49.44%,非税收入4.54亿元,同比下降26.1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45亿元,同比增长15.40%,高于全州增速(6.84%)8.56个百分点。其中:节能环保支出1.32亿元,同比增长260.05%,农林水支出13.5元,同比增长150.35%,住房保障支出104亿元,同比增长233.83%,教育支出5.23亿元,同比增长1.45%。
2.金融供给支撑有力。据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止12月31日,我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5.16亿元,同比增长13.02%,低于全州增速(14.48%)1.46个百分点;贷款余额159.91亿元,同比增长15.55%,高于全州(15.11)0.44个百分点,存贷比74.30%。
二、与玛纳斯县对比分析
我县与玛纳斯县产业结构类似。从经济总量来看,2023年,玛纳斯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9.5亿元,占全州经济总量的8.99%,高于我县(7.72%)1.2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8.2:37.8:34.0,玛纳斯县工业经济优势明显。但从经济发展速度来看,我县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分别高于玛纳斯县3个、15.7个、28.5个百分点。
从规上工业看,我县规上工业个数较玛纳斯(39家)多22家,总产值较玛纳斯(161.1亿元)低53.3亿元,增速较玛纳斯(-7.1%)高8.3个百分点;玛纳斯县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51.4亿元,是我们的2.5倍,增速高于玛纳斯(8.4%)15.7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我县采矿业优势明显,但制造业和电力行业与玛纳斯县仍有一定差距。采矿业增加值较玛纳斯(0.58亿元)高4.02亿元,增速较玛纳斯(-58.7%)高142.2个百分点,原煤产量较玛纳斯(10.7万吨)高267.49万吨;制造业增加值较玛纳斯(46.58亿元)低33.18亿元,增速较玛纳斯(12.3%)低0.9个百分点;电力行业增加值较玛纳斯(4.25亿元)低1.85亿元,增速较玛纳斯(-6.1%)高25.2个百分点。玛纳斯尿素、铝冶炼、饮料制造增势良好。中能万源40?60项目投产,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0.56亿元,同比增长29.1%;农夫食品年产16.25万吨饮料生产线项目投产,拉动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亿元,同比增长94.2%;以铝硅冶炼为主的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9.5亿元,同比增长1%。由此可见,呼图壁县企业多但体量小,没有支柱企业做贡献,生产不稳定,个别甚至“今年勉强升规、来年脱规边缘”,影响全县增速。从支柱行业看,呼图壁五大支柱行业“四增一降”,煤炭开采增加值4.63亿元,同比增长83.7%,同期三家煤矿企业安全治理影响正常生产;食品制造增加值2.29亿元,同比增长2%,石油行业增加值4.35亿元,同比下降10.7%,多家企业受到成品油税收政策及原材料短缺影响,停产时间长;黑色金属行业增加值1.9亿元,同比增长26.8%;非金属行业增加值2亿元,同比增长125.6%,去年多家企业受疫情影响严重,本年市场情况好,增加值同比增长较大。
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呼图壁县和玛纳斯县投资重点仍然是工业投资。2023年呼图壁县完成投资41.6亿元,同比增长37.5%,其工业完成26.16亿元,投资占比62.8%,增长156.1%。玛纳斯县完成投资42.6亿元,同比增长9%,其工业完成29.95亿元,投资占比70.3%,增长82.1%。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农业产值增长点对产值增长贡献作用不突出。一是受到用水短缺问题的制约和粮食安全政策影响,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如棉花种植面积较上年同期下降16.23万亩,且今年气候不稳定,棉花单产下降幅度较大,产量下降,对种植业的产值贡献作用不突出。二是畜牧业牛羊价格不稳定,养殖户养殖成本越来越高,出栏数虽有所增长,但主要畜禽出栏市场情况依旧不乐观,需重点关注。三是特色奶产业增长乏力,生牛奶产量较上年同比下降3%,从数据来看,第四季度生牛奶产量减产较多,对畜牧业产值拉动作用不明显。四是渔业市场受到疆外水产品的低价冲击、水产养殖配水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水产面积、水产品产量均呈下降趋势,渔业产值增速下降较大,五大行业中,仅渔业对总产值呈下拉趋势。
(二)工业高质量发展形势严峻。一是部分行业增速仍未转正。我县19个行业中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下降,分别同比下降54.2%、11.3%、10.7%、10.3%、6%,分别下拉工业增长0.19、1.01、3.05、0.16、0.11个百分点。下降原因主要有成品油税收政策、兰炭整合以及化工园区产业园认定未落地,影响天之泽15万吨锻后焦油项目、峻宇改扩建项目、宝鑫碳生产线改造、恒有能源30万吨异辛烷轻质油调和项目、超源化工40万吨白油加氢项目等,导致相关行业增加值增速下降较大。另外,阳光碳素明年技改停产半年,产值增加值预计下降较大,需重点关注企业技改情况。二是企业结构不合理。县域大多数企业以传统加工制造业为主,企业生产经营粗放、规模小,6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纺织类6家、农副食品制造9家、金属制品建材类16家,行业产品附加值低,可替代性强,对增加值贡献低,拉动作用小,难以对全县工业发展形成稳定的支撑。例如,景泰、统一生产大罐番茄酱,没有小包装即食番茄酱,精深加工能力低,产业链短,销售渠道单一,市场竞争力弱。三是亏损额持续扩大,企业盈利状况不理想。2023年61家规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8亿元,去年同期0.98亿元,同比下降明显。亏损企业数共26家,亏损面达43%,亏损额达5.3亿元,亏损额同比增长54%。亏损行业集中在煤炭开采(2家)、纺织业(2家)、农副食品加工业(4家)、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6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2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家)、金属制品业(3家)。
(三)能源消费仍需关注。一是能源消费小幅增长。全县61家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97.22万吨标准煤(当量值,下同),同比增长5.4%,较1-11月下降3.1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7%,降幅较1-11月扩大0.9个百分点。二是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三增二降”(我县无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5.2%,较1-11月回落3个百分点,影响规上工业综合能耗增速提高4.9个百分点。其中:除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21.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9.9%)下降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均呈增长态势,分别增长93.4%、56.2%、9.4%。
(四)建筑业发展抵御风险能力不足。一是我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数量较低且整体资质较低。我县在库资质以上建筑企业7家,有二级资质的只有3家,其余均为三级资质且较为单一。二是我县建筑企业发展不均衡,一家独大,新疆华翼市政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产值2.25亿元,占全县产值的60%。
(五)在库单位规模小,动力不足。一是目前全县商业实体规模偏小,品牌连锁较少,货物品种样式不够丰富,整体层次偏低,中高端消费不充分,升级类消费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或空白,体育、娱乐用品类较去年同期下降19.6个百分点。汽车、家用电器、通讯器材类、音响器材类及化妆品类商品空白,消费市场增长支撑力单一,动力不均衡。
(六)房地产市场库存商品房较多,清库存难度较大。2023年我县商品房待售面积6.6万平米,按2023年销售情况预计,商品房销售周期为73个月,周期过长导致企业回款能力不足,资金链紧张,成为制约房地产开发投资活动的重要因素。
(七)服务业行业结构及存量需进一步优化。一是“小散弱”企业发展动力不足。我县道路运输企业小、散、弱特点突出,全县道路运输企业以煤炭运输与销售为主,企业无自用车辆,承运车辆均为挂靠车辆或外包第三方。经营模式传统,业务范围较小,产业链较短导致发展动力不足。二是行业发展不够均衡。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营业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重达54%。虽然所属两个行业企业数量均等,但交通运输业贡献率大于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贡献率达86%。
(八)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不均衡。一是三产投资偏低。第三产业投资仅占全县总投资额的29.9%,不足三分之一,且负增长,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二是建筑安装投资下降,与固总投资增速不匹配,下拉我县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建筑安装投资234930万元,同比下降1.9%;占全部投资56.2%,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22.9个百分点。从整体来看,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依赖设备工器具购置偏重。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延伸农业产业链,进一步迈向现代化农业生产。一是针对经济作物的种植,进一步优化整合县域内的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推动棉花、番茄等产业向下游延伸,深入实施优棉战略,构建和完善棉花纺织全产业链。推动20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完成,进一步降低农业种植成本。二是围绕现代畜牧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饲草料种植结构,引导玉米种植向青贮、制种和饲料加工等多样化方向发展,大力支持饲草料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青贮玉米等饲草作物,稳定市场,确保我县畜禽饲草料正常供应,切实降低养殖成本。三是坚持现代化畜牧发展的要求,全力推动和支持各类乳业生产的项目落地,完成锦华盛业(二期)高产奶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嘉润通万头高产奶牛基地全面投产。助推西域春乳业上市,提高市场占有率,推动乳业生产,发挥特色产品的产值贡献力。四是引导水产养殖户通过正规渠道采购检疫合格的苗种,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模式,丰富水产养殖的品种,协调配水不足问题,组织专业人员对水产养殖户普及水产动物疾病防控知识,保障渔业生产安全。
(二)抓优势,调结构,促效益。一是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优质产能。重点关注煤矿企业困难诉求,强化煤矿安全生产指导,提升煤矿安全水平,加速小甘沟煤矿150万吨/年煤矿改扩建工程,加快东沟煤矿验收,尽快复工复产,发挥煤炭开采行业优势,增强经济拉动作用。二是强化规模企业培育,推动工业发展提质。坚持骨干企业带动,实施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每半年对全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摸排,提前培训升规入统企业,形成工业发展新支撑。因各种原因不符合规上工业统计的企业,提前做好谋划,尽量做到不带基数退库。大力培育新能源产业,力促华电蜂巢40万千瓦储能配光伏项目、中国电力30万千瓦光伏项目、华东院10万千瓦光伏项目建设完成。三是建议采取有力措施抓企业扭亏工作。建立扭亏减亏重点任务台账,确保扭亏减亏工作扎实推进。纵深推进企业内部挖潜、出清重组、处置盘活、降本增效等措施,助推企业扭亏减亏。政府鼓励优先采购本县产品,增加市场活力。四是进一步加快化工园区认定工作的推进,充分认识认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化工园区是我县重点行业、重点项目落地投产的重要保障,更是呼图壁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各单位、各部门要把化工园区认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确保化工园区顺利通过评级和认定。
(三)多措并举加快建筑业市场培育。持续加大我县建筑企业承揽本县项目的力度。依法依规帮助本地企业承揽项目,提高企业项目工程承揽率,对本地企业承揽的在建项目,着力督促加快项目进度,积极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逐个对表对标跟进落实,精准调度产值,确保产值不重不漏。
(四)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扩容量补增量。一是充分发挥商务、市监、文旅等行业主管部门的市场主体作用,加强市场调研,发掘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培育汽车类、家电类企业入库。二是建议新疆交投中油能源有限公司及中石化加油在我辖区内注册分公司,增加石油制品的零售额。三是借助消费旺季和重要时间节点,持续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联动大型商超、餐饮企业和文化场所开展主题促销活动,促销活动主要放在限上企业中开展,形成立竿见影的带动作用。
(五)保障现有房地产项目,消化商品房库存。一是加强市场运行监管,保障项目如期建成。做好已开工重点项目跟踪推进和服务工作,对项目建设资金较为紧张、销售回笼资金缓慢等账务风险较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及时跟进服务,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在融资周转、用工用料、市政配套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及时化解各种风险,确保项目按期建成交付使用。二是优化市场服务,提振消费信心。建议行业主管部门举办“群(团)购房”展销会,适时组织房地产企业赴乡镇、团场开展展销活动,从市场端刺激消费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六)壮大行业主体,优化产业布局。一是部门联动,做好企业升规入库。强化部门联动,同税务、发改、交通、商务等相关部门加强对接,紧盯重点拟入库企业,关注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督导企业尽快申报入库;信息共享共用,定期摸排辖区内新开业并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单位,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二是优化存量,促进服务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强化对龙头企业,特别是文化产业企业扶持政策的连续性。不断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在传统行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发展壮大仓储物流、人才服务、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健康、养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质量和多样化发展。
(七)完善投资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一是鼓励和扶持民间资本更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事业、新兴技术产业等领域投资,特别是有针对性性的引导加大第三产业投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例。同时立足我县自身产业布局,紧紧围绕“八大产业集群”持续加强对新能源产业、煤炭煤化工产业、畜牧业精深加工产业等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相关企业产业来呼投资兴业。二是抢抓时间办理项目各项前期手续,要加大跑办力度,服务前移,加快推进新落地项目的前期手续办理进度,尽早开工建设,入库入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