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 IPv6
呼图壁县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4-08-25 14:20:07 来源:呼图壁县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0 文章字号:
分享至

图壁县十六届人大

三次会议文件(21)

呼图壁县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3年1月5日在呼图壁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全东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呼图壁县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2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重大发展的一年,是财政收入取得新突破的一年,也是保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一年来,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坚持变革创新,团结拼搏,认真发挥财政稳增长、惠民生、促和谐的职能作用,财政服务从大局、保障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

(一)财政收入完成情况。2012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8563万元(不含上划州级收入,下同),完成年初预算的111.76%,较上年增收12890万元,增长23.1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335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3.91%,较上年增收13870万元,增长35.1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520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52.04%,较上年减收980万元,降低6.06%。

(二)财政支出完成情况。2012年财政总支出完成149718万元,完成预算的98.37%(调整预算数,下同),同比增加15211万元,增长11.31%。其中:

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30456万元,完成预算的98.17%,同比增加14064万元,增长12.08%。其中: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907万元,完成预算的99.54%,增长30.86%;

(2)国防支出91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增2.25%;

(3)公共安全支出5955万元,完成预算100%,增长5.89%;

(4)教育支出32302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22.69%;

(5)科学技术支出2424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30.74%;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401万元,完成预算的98.87%,增长18.33%;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226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16.15%;

(8)医疗卫生支出7801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28.64%;

(9)节能环保支出6230万元,完成预算的98.28%,增长121.24%;

(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753万元,完成预算的100%,降低5.08%(主要是部分支出列入基金预算安排);

(11)农林水事务支出35020万元,完成预算的93.91%,增长9.26%;

(12)交通运输支出205万元,完成预算的100%,降低91.47%,主要是上年实施重要农村公路建设投入2025万元。

(1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985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21.95%;

(14)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2079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7.44%;

(15)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718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53.42%;

(16)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1478万元,完成预算的98.01%,增长29.99%;

(17)住房保障支出7919万元,完成预算的100%,降低9.02%;

(18)粮油物资储备事务支出53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165%;

(19)国债还本付息支出19万元。

(20)其他支出89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降低68.18%;

2、上解支出1585万元,其中:交通专项上解1232万元,水利专项上解271万元,人才发展专项上解82万元。

3、偿还财政部代理地方政府发行用于教育、医疗卫生、廉租房等债券还本支出560万元。

4、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7117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同比减少218万元,降低1.26%。其中:

(1)教育支出1209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38.33%(主要是地方教育费附加支出的增长);

(2)文化支出10万元(文化建设使用费),完成预算的100%,增长100%;

(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9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53.52%(主要是上级下达专项补助的增加);

(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388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降低10.19%(主要用于征地、拆迁,廉租房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5)农林水事务支出1104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142.11%(主要是上级下达森林植被恢复、应急度汛等专项资金及本级育林基金支出的增加);

(6)其他支出805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68.06%(主要是上级下达彩票公益金支出的增加)。

(三)财政收支平衡情况。

2012年财政总收入为161807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8563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359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1520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88973万元(一般预算87060万元,基金1913万元),上年结余515万元(公共财政预算结余515万元),调入资金3756万元(公共财政预算)。

2012年财政总支出149718万元,其中:公共财政支出130456万元,上解支出1585万元,偿还财政部代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560万元,基金支出17117万元。

收支相抵,滚存结余12089万元(公共财政预算结余12089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1482万元(公共财政预算结转下年支出11482万元),净结余607万元(公共财政预算净结余607万元)。

一年来,面对各种困难和支出压力,围绕全县工作大局,解放思想,团结协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一)围绕聚财抓征管,财政收入规模稳定增长面对经济下行和政策性减收多重压力带来的财政增收困难,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一是狠抓收入管理,继续强化财政收入组织责任,优化协税治税环境。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成立综合治税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收入分析例会,对税收形势进行预测、预警分析,侧重对重点行业、征管难点等方面的分析,动态掌握税源变化,保证各项收入均衡入库。二是强化税收征收征管,加大监督检查和稽查力度。尤其是加强了土地流转市场税收联合管理,认真查找、分析并解决征管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土地流转市场税收同比增收600万元。三是加大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收缴力度,全年共征收土地出让金16005万元,完成任务的145.5%。四是不断加强与石油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了解掌握我县石油、天然气产量变化情况,保证油气税收等足额入库。全年留地方油气税收等收入10060万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18.85%。五是进一步加大煤炭税收征管力度,加强产量监控,为税收征管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全年留地方税收4448万元,较上年增加1374万元,增长44,7%。六是认真贯彻落实《鼓励和扶持交通运输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交通运输税收大幅度增长,全年累计实现留地方税收10275万元,是上年同期的11.32倍。

(二)围绕发展抓投入,财源建设成效显著。一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中小企业发展和财源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瓶颈得到初步改善。财政累计争取各类贷款31400万元,有力的支持了企业发展和财源建设。二是加大项目投入,到位上级项目专项资金60904万元,有力促进了项目实施,带动了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全力支持招商引资工作,天玑钢构、阳光炭素、鲁兴化工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驰龙建材、金马油脂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有效巩固了税源基础。四是加快园区建设,投入3800万元用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强,新增入园企业23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7家。五是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投入4270万元用于企业技改、出疆棉纱补贴、基础设施建设奖补等,并拿出120万元对纳税大户、产值大户、节能减排先进单位、争创名牌等企业进行奖励,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六是投入2180万元加快交通运输物流业、旅游业发展,带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三)围绕和谐抓民生,社会事业发展保障有力。始终坚持“群众第一,民生优先”理念,围绕民生需求安排支出,全年民生投入达115107万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78%,同比增加8913万元,增长8.39%。一是教育投入持续加大。全年教育支出33511万元(含基金支出),增加3001万元,增长9.84%。完成了县一小教学楼、三幼、县五中食宿楼、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一批工程建设,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年社会保障支出7335万元,同比增加1113万元,增长17.89%。其中:拨付城镇和农村低保金1454万元;拨付城镇居民养老保险68万元;拨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配套及缴费补助832万元;拨付农村“四老人员”生活补助资金210万元;投入1542万元不断加大就业再就业支持力度;投入450万元加快社会福利园区建设,发放孤寡老人和流浪儿童生活补助201万元;拨付五保户供养补助263万元;发放退伍军人安置、伤残抚恤、义务兵优待金等410万元;拨付各类特困群体救助及受灾群众生活补助405万元;拨付残疾人就业康复补助166万元。三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全年医疗卫生支出7801万元,增加1737万元,增长28.64%。累计投入1600万元完成了中医院主体工程;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和职工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资金4326万元,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拨付基本及重大公共卫生补助资金536万元;拨付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补助160万元,发放村医补助68万元;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四是文化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加大投入,文体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拨付30万元支持县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成功举办首届新疆曲子文化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五是公共安全投入逐步加大。全年共投入5955万元,有力保障了社会和谐稳定。六是人民群众的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拨付2487万元完成廉租住房300套;拨付822万元建设公租房101套;投入3422万元加大城市棚户区改造力度;拨付标准化牧民定居工程1254万元;拨付安居富民工程补助资金1830万元。七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拨付510万元用于重要农村公路、通村油路建设,有效缓解了乡村路况差、出行难的问题。累计投入14000万元用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西市南路南延、县城路网、呼图壁河综合整治、城乡温暖工程、巷道硬化等工程,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四)围绕统筹抓落实,强农惠农投入不断加大。“三农”投入进一步加大。农林水事务支出36124万元(含基金支出),同比增加3615万元,增长11.27%。其中:投入18600余万元用于现代农业示范园、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畜牧业、村镇环境整治、小型农田水利、高效节水、苗木交易中心及附属景观续建工程等,投入928万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3个,成功举办新疆首届苗木博览会,推动了苗木产业的快速做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和保障能力。深入贯彻各项惠农补贴政策,拨付粮食直补资金574万元;拨付农资综合补助资金3811万元,受益农户3500户;拨付家电、摩托车“下乡”补助资金634万元,受益农户6300余户;发放良种补贴1796万元,受益农户3000余户。深入实施农村综合改革,拨付一事一议奖补资金1452万元,有力推进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350万元支持农户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风险保障。拨付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718万元,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发展投入。

(五)围绕绩效抓管理,财政改革深入推进。一是深化了部门预算并推进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工作。二是完善了政府采购管理制度,不断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全年累计完成采购合同金额1078万元,集中采购124次,节约资金248万元。三是加强对专项资金监督和跟踪问效,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四是认真做好了小金库清理工作,与监察、审计部门对全县纳入综合目标考核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进行了专项检查,严肃了财经纪律。五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严格国有资产处置程序,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1300万元。六是认真做好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七是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全部落实到位。

二、 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做好2013年财政工作,对于推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十分关键。根据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和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2013年全县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全县转型发展、和谐发展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方针,着力发挥财政职能,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公共财政保障水平,促进社会事业繁荣;着力创新预算管理体制机制,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加强财政监督工作,稳步推进预算信息公开,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2013年财政预算安排的基本原则:

一是统筹兼顾求平衡。财政收入增幅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保持适度的增长速度,并充分考虑税源增减因素,合理把握财政收入规模;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统筹安排各项财政支出,坚持突出重点、有保有压,合理配置财政资源,确保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坚持综合预算和科学精细原则,编制部门预算。

二是突出重点惠民生。在确保工资发放和部门履行职能所需的基础上,资金分配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优先发展教育,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巩固民生工程实施成果,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三是集中财力办大事。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贯彻县委决策部署,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集中财力确保经济结构调整、重点领域改革等重大项目支出,促进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13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如下:

1.财政收入预算。2013年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建议安排85400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建议安排69400万元,增长30%;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建议安排16000万元,增长60%。上级补助收入28705万元(进入基数)。财政总收入为114105万元。

2.财政支出预算。2013年财政支出预算建议安排114105万元,同比增加30891万元,增长27.07%(年初预算数,下同)。

公共预算支出94395万元,增长37.39 %。其中: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885万元,增长34.82%;

(2)国防支出111万元,增105.56%;

(3)公共安全支出4211万元,增长14.15%;

(4)教育支出29588万元,增长9.6%;

(5)科学技术支出2521万元,增长56.69%;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376万元,增长46.57%;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635万元,增长45.58%;

(8)医疗卫生支出5527万元,增长42.19%;

(9)节能环保支出994万元,增长18.7%;

(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8571万元,增长96.32%;

(11)农林水事务支出13912万元(其中: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配套资金2650万元),增长39.05%;

(12)交通运输支出6799万元,增长227.33%;

(1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657万元,增长16.28%;

(14)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916万元,增长171.81%;

(15)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568万元,增长18.16%;

(16)粮油物资管理事务支出28万元,增长27.33%;

(17)国债还本付息支出60万元;

(18)预备费700万元;

(19)其他支出1336万元,增长63.73%;

上解支出2500万元,其中:交通专项上解2000万元,水利专项上解35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上解150万元。

偿还财政部代理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还本付息支出1210万元;

基金预算支出16000万元,增长60%,其中:教育支出1300万元(地方教育费附加支出),社会保障支出30万元(残疾人保障基金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465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租赁金安排的支出143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350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20万元(育林基金)。

3.财政收支预算平衡情况。2013年地方财政收入预算114105 万元,其中:公共财政收入预算69400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160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8705万元(已进入基数)。2013年财政公共预算支出94395万元,上解支出2500万元,偿还财政部代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支出1210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16000万元,总支出114105万元。总收入与总支出相抵,为平衡预算。

为保证完成2013年财政预算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全力以赴加快财源建设。一是坚持优先发展,着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多角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配套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财政部门职能作用,整合资源,集中财力,坚定不移地实施“三化”建设,做大做强“四个百亿元”产业。二是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继续抢抓国家支持新疆加快发展的政策机遇,深入研究国家、区、州政策投资导向和项目资金安排重点,不断加大项目前期投入,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在教育、农业、新型工业化、重要农村公路及通村油路、环境保护、旅游文化、保障性住房等民生方面的资金支持,增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发挥我县区位、交通、资源、产业等优势,吸引外来资金,提高制造业及服务业在财政收入中的贡献,培植长效财源。四是坚持“抓大不放小”,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五是依法治税,积极拓宽增收渠道,不断提高税收监管水平,科学预测分析财政收入发展趋势,分析收入变动因素,挖掘增收潜力,确保财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

(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千方百计惠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在“保工资、保津补贴、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的基础上,统筹安排财力。加大教育标准化建设投入,大力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双语教育,逐步提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硬件建设,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大力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继续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抓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退耕还林等惠农资金的兑现和规范管理工作,促进农牧民增收。完善和推进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及棚户区改造,把解决好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纳入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加大对公共安全、社会稳定投入力度,为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保驾护航。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围绕旅游业,扶持和培育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物流配送、交通运输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全面提升三产发展水平。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绿色、生态、宜居呼图壁建设。

(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继续深化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一是健全财政监督检查体系,将监督工作融入部门的预算编制、审核、国库资金的解缴拨付、专项资金的审批等流程,实行全过程监管,强化对新增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和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资金的监督力度,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严肃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继续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非税收入、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等各项改革,建立编制科学、执行严格、监督有力,各环节有机衔接的预算管理机制,不断提高财政资金运行质量和效益。三是健全政府预算体系,不断细化预算编制,建立消化结余资金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和动态监控。四是继续加强“小金库”专项治理,认真做好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管理工作。五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规范举债审批程序,加强融资平台建设,确保政府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六是继续深化“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体系建设。七是进一步强化财政“两基”建设,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坚持依法理财,依法稳步推进预算信息公开,主动接受人大、审计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进一步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增强财税干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八是量入为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压缩财政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保证重点工程、民生工程资金需求。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财政工作的任务将更加繁重,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使命将更加艰巨。我们坚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鼓舞下,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经过全县上下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本次会议批准的财政预算任务和财政各项工作目标一定能够顺利完成,为呼图壁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